2025年6月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影评论》主编陈刚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重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传媒学院副教授张浩主持,硕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中,陈刚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电影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革新了电影的制作工艺与观看模式,更对传统的电影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主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和短视频的流行,传统电影院的观影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迫使电影产业寻求新的生存之道。
随后通过对比传统制片流程与全数字化制片流程,陈刚教授进一步强调,数字资产作为电影虚拟制作核心要素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他预测电影产业将呈现两极化倾向:一边是追求极致视听效果和全感沉浸体验的超级大片,另一边则是契合小众审美的艺术电影。他建议,应着力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电影数字化消费系统,有效整合线下院线发行与线上平台付费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在互动环节,孙鹏同学就“未来是否会出现线上远程操控、线下实践的电影制作形式”提问。陈刚教授回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众包群制”模式必将实现,但当前亟需解决数字资产的区块链与溯源问题。周倩同学则针对“数字化时代电影逐渐成为‘预制菜’,数字人文研究是否‘重数字轻人文’”提出疑问。陈刚教授指出,当下观众追求快感的视觉消费而导致“轻人文”这种情况会持续存在。许帅同学提问:“大众艺术掀起了数字革命,是否意味技术推动艺术普及的同时,反而削弱了艺术深度与独特性?”陈刚教授回应,大众艺术是核心驱动力,技术越趋同质化,具有差异性、深度人文内涵的内容反而愈显珍贵。
讲座最后,张浩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陈刚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内容新颖,有效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令在场师生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