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传媒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师大好同学”获得者侯昌世。
Q:听说你和舍友帮助了一个突发脑出血的同学,可以简单复述一下那天的事发经过吗?
侯昌世:那是在2024年9月1日晚上,我同宿舍的崔同学告诉我,他突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头痛恶心。我发现他嘴唇发白,额头冒虚汗,休息1个小时后仍然没有好转,并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症状。我和宿舍同学商量后,与班主任老师一同将崔同学送往安宁区人民医院,在被初步诊断为脑炎或脑出血后,我立马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崔同学转移至甘肃省中心医院。凌晨12点左右,崔同学在脑部CT检查后,初步的诊断结果为:脑部血管畸形导致自发性脑出血,在ICU观察治疗。在崔同学父母来院之前,我和舍友主动排班,轮流照顾崔同学。目前,崔同学已经恢复健康。
Q:为什么那天你能做出及时送医的决定呢?
侯昌世:我认为有两点原因吧,第一点就是我们宿舍室友之间关系都很融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都会互相照应,比如遇到什么困难、生病之类的都会互相告知。第二点就是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宿舍安全的处理办法,比如发生地震、火灾如何救援,也包含室友突发疾病和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办法。
Q:你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维护良好舍友关系的建议吗?
侯昌世:我觉得维护良好的舍友关系,首先,要主动沟通、建立信任,从主动打招呼、分享零食或简单聊天开始,逐渐熟悉彼此的性格和习惯,遇到矛盾(如作息时间、卫生问题)时,用平和的语气沟通,避免积压情绪。其次,尊重边界、包容差异,未经允许不碰对方的物品,理解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同(如早起、晚睡),可以协商制定“宿舍公约”(如静音时段、轮流打扫)。最后,互相帮助、分担责任,帮忙带饭、占座位、收衣服等小事能增进感情,生日时简单庆祝,节假日分享家乡特产,增加归属感。
Q:可以简单与我们分享一下其他的志愿服务经历或其他帮助同学的事件吗?
侯昌世:我在担任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推广组组长期间,为学校组织宣传过“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绿植领养”活动、“地球日”活动等多场大型志愿服务。同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用照片、视频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看到青年志愿者所做所行,动员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服务之中。除此之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我也积极帮助同学,比如在拍摄作业时,我们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给他们提供实践经验等等。
Q:驱使你做这些事的动力是什么?
侯昌世:我认为驱使我做这些事的主要动力就是责任与担当吧,身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之中,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主动帮助同学。同时,我的父母、老师也经常教导我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Q: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你对志愿服务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呢?
侯昌世:首先,就是付出的快乐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身心的愉悦,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关爱,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其次,就是自我成长。志愿服务不仅让我为社会做出点滴贡献,更成为我挖掘自身潜力、塑造全新自我的“成长加速器”,推动我向着更有担当、更具有力量的方向前行。这次事件之后呢,我切身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摒弃不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与室友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
采访虽已结束,行动却不曾停止,感谢侯昌世带来的分享,让我们一起向“身边的雷锋”学习,传递每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