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如何构思、策划、申请、交流、实施并总结实践活动,11月2日,传媒学院于云衢楼六艺影厅举办了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会议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享了社会实践经验,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及2023级、2024级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2024年暑期,传媒学院共组建了9支社会实践团队,总计100余人前往12个地区开展了社会实践,实践内容涵盖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多个主题,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累计发布实践成果新闻报道110余篇(部),其中40余篇被中国新闻网、中青网、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甘肃网、新甘肃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红色光影·敦煌行
文脉华章 再敦其煌
7月15日-24日,“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从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敦煌发展、敦煌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撰写了1部实践报告汇编、1部论文集、1部心得体会汇编,制作了2部纪录片,拍摄了《人像写真集》《自然人文集》《纪实建筑集》3部摄影集。
寻迹丝路 光影“嘉酒”
探索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7月17日-23日,“寻迹丝路光影‘嘉酒’”实践团依托2023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丝路文化的影像建构与活态传承研究》,前往嘉峪关、酒泉及金塔县考察学习,探索嘉酒地区文化遗产,守护嘉酒地区文化遗产。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嘉峪关、酒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其历史底蕴与独特价值,利用摄影、摄像设备记录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制作了《赓续非遗文明,谱写文化华章》等6条短视频,撰写了《长城第一墩》等5条新闻。
九瓣格桑深入基层宣讲促进民族团结
“九瓣格桑”实践团在甘肃省夏河县和甘肃省合作市开展上门走访、调研社区选举等实践活动,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团队从教育宣讲、调查研究、文化体验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调研访谈,举办8场活动,为草原上的“格桑”送去爱心礼包50份。
“寻根华夏,源启伏羲” 传播伏羲人文精神 推动中国文化传承
在前期调研时,徐兆寿教授主讲伏羲文化的系列短视频,已经将伏羲文化所囊括的内容与意义以视频与图片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伏羲文化的辉煌与魅力。后期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积累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制作了《石窟史话》、《岩壁遗梦》等短视频5部,创作《源启伏羲》、《穿越秦州》纪录片2部,并以《伏羲文化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推普甘南临潭”推普下乡,筑牢共同体
甘南地区位置偏远、多民族共同生活,语言种类众多,沟通交流不便。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团队“用1周的时间、168个小时、让中国乡村进步一点点”,他们走过了4个站、发现了4个问题、提出了3个方案。通过AI赋能教育、“行走的”思政课、甘南艺术朗诵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此次推普活动圆满成功不仅让当地人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了普通话,而且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极为有利的。
“筑梦乡野”振乡村经济,兴乡村文化
“筑梦乡野”实践团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深入县乡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积极宣传实践项目。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以撰写驻村日记、拍摄照片、制作视频、参加石节子“花椒节艺术展”等方式、记录村民们的劳作过程。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普”及大地,我们能行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这一背景下,实践团队前往夏河县进行走访调查。7月15日,采访拍摄微纪录片;7月16日,深入夏河县开展调研;7月17至18日,前往甘南州、合作州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团队利用多种社交平台扩大了宣传力度,为当地村民营造了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
“凉州文化传播”坚持文化自信,弘扬凉州文化
凉州文化历史悠久,但因地处西北、较为偏远,且缺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导致凉州文化难以被年轻一代接受和重视。在此背景下,实践团队前往凉州拍摄、弘扬凉州文化。实践团成员在拍摄西凉月舞前采访了西凉乐舞研究者付泓老师,通过付泓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西凉乐舞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随后,实践团还拍摄了凉州宝卷并采访了传承人赵旭峰老师,以及铜奔马的发现者党寿山馆长。实践团队以新媒体的方式增强了凉州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凉州文化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同时也吸引更多人了解凉州文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暑期实践虽已落幕,传媒学子服务社会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将继续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贡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