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新闻学院)2023年学生工作总结
“五个卓越”提升育人实效守正创新培育时代新人
2023年,传媒学院学生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扬学校教书育人传统和协同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常态化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为前提,突出专业优势,以“传媒六艺”为培养目标,坚持“五个聚焦”,提升育人实效,培育时代新人。
一、聚焦思想引领,孕育卓越红心
1.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德育新引擎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团建发力,纵深化推进团的主题教育。先后组织了“青春心向党筑梦向未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知识竞赛、与资产经营公司联合主题推普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组织各类主题团日活动13次,涉及27个团支部,举行主题团日活动180余场,累计参与学生2000余人。学院荣获“奋斗者正青春”二十大精神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学院团委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委”,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团支部、2020级新闻学团支部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同时,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参与申报了“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样板党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强化数字赋能,激发德育新动力
学院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创新工作路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依托“西小传智慧网络思政工作室”,积极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学院新闻中心精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品牌,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先后推出《青春践行二十大——青年学子同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电影里的红色故事》《百廿荣光——史话新声》《青春力量——西小传榜样的力量云端分享》《青媒思享——就业创业公开课》《光影之旅:‘“职”想告诉你——西小传就业创业指导微课堂》《西小传主播带岗云接力》《一周影话》等8个贴近大学生的特色育人专栏,共制作播出视频140期,推送新闻525篇。通过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筑牢共同体意识,绽放德育新活力
学院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深入红色基地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程和光辉成就。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知识竞赛、“丝路记忆”甘肃多民族传统音乐巡演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组织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联系培养关怀教育工程,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从思想引导、学业帮扶、生活关怀、文化融通、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常态化培养关怀教育工作。
二、聚焦智育固本,提升卓越能力
1.学科竞赛+“双创”深度融合,助力专业能力提升
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科研实践平台,面相全体学生分层次、分类型、科学化、系统化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了“科创未来,共赢天下”主题创新创业分享会,承办了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朗诵大赛颁奖典礼,组织了2023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立项答辩、中期答辩、结项答辩,组织学生报名参加了第15届大学生广播电视大赛、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科普讲解大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双创”项目申报。学院先后被评为校级“双创”项目“优秀组织单位”,第八届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学院学生先后荣获2023年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视频类全国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该团队是西北师范大学唯一参与三创赛推至国赛的团队),第二届甘肃省青年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第五届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三等奖2人,“兰州银行杯”首届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选拔大赛中亚军。
2.奖助+育人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资助工作坚持资助、资志与育心相结合,打通资助、资志、资智全方位“服务链”,让资助育人工作有精度、有智慧、有温度、有内涵,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不断强化资助育人契合度,充分发挥资助工作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各类奖助评优过程中,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开展榜样引领示范系列活动,挖掘先进和典型事迹,采用多种路径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构建资助育人新格局。组织完成了2023-2024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开展了“省优秀毕业生”“省三好学生”“五四评优表彰”“奖助学金评定”等相关评优资助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评优学生累计230余人,资助学生206余人。
3.班+团活动深度融合,助力班风学风建设
学院以各班团支部为抓手,校园文化活动下沉至各班级,有效调动各班团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班主任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班团组织为单位策划活动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累计60余场(次)。先后举办了“肩负时代使命思辨青春华章”辩论赛、“青春践行二十大”主题班会、“脚踏实地,着眼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班会、“筑梦新路快乐成长”心理健康班会等,通过班团活动,助力班风、学风建设。同时,学校在提高班级凝聚力,激发班级文化活力,改进班风学风上下大力气,团委印制了《传媒学院本科生课堂考勤表》,学院学生会设置学习(生活)部每月统计各班级考勤、课堂出勤率。学院团委跟进报道班级活动,官方微信推出专栏《恰同学少年》,宣传展示班级文化活动和风采。通过班团活动的深度融合,学院班风学风呈现了新气象、新风貌。
三、聚焦身心健康,锤炼卓越体魄
1.举办体育赛事,提升身体素质
学院重视体育育人功能,落实卓越体魄目标,先后举办“迎新杯”“欢送杯”“董守义杯”篮球赛、“徐英超杯”足球赛、“袁敦礼杯”排球赛、西北师范大学第三届“团结杯”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爱运动大篷车”等校内运动活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参与体育赛事的本硕班级共计25个,参与人次100余人。2023年,学院篮球队首次闯入学校“董守义杯”篮球赛四强,取得学院成立以来最佳成绩;获学校第三届“团结杯”拔河比赛第二名;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获“优秀组织奖”。
2.增添心灵温度,守护身心健康
学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完成了全院学生心理普测和信息筛查,召开了“促进同学心灵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班会,配备了新入校学生所在班级的心理辅导员,组织本科生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参加了线下心理健康培训,建立了特殊问题学生档案和学生心理咨询档案,注重特殊时间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同时,围绕心理健康服务中心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举办了第二十届“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观影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全年学院线上线下接受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面谈评估79人,累计谈心谈话50余次。今年学院学生心理状态稳定,没有发生因心理危机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有效保障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四、聚焦人文素养,陶冶卓越情操
1.厚植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学院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心理品质等教育完美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文化活动的纯度、深度、广度。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十一届“丁香花开”中国诗词文化节活动,涵盖本科生2021级6个团支部,参与人数达300余人,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科优势,挖掘和运用学科中蕴含的美育元素,组织开展传媒艺术教育教学及相关活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展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校园展映活动,共展演3部影片;举办传媒学院开展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作品展映活动;举办花开向阳,逆风“童”行校园公益摄影主题活动,获评“优秀主办单位”。
2.抓住关键时点,散发润物正能量
学院抓住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关键时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文艺汇演、颁奖典礼等活动,厚植学生爱国、爱校、荣校情怀。抓好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召开“遇见最美,榜样引领”——传媒学院新生入学第一课暨全国“最美大学生”事迹分享会,举办“学思践悟建新功同心筑梦向未来”文艺汇演暨颁奖典礼,开展2023年迎新晚会暨“逐梦山海奋楫远航”思政大课堂,组织新生集中收看《百廿荣光——校史我来讲》等系列短视频,开展“Hi,小萌新,西小传带你云游师大”活动和“家校一体共话未来——传媒学院新生家长云端见面答疑会”线上直播活动,内容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校荣校知识、国防知识、防骗反诈、校园生活、学生组织、学生手册等各个方面,帮助新生更好的了解学校、学院基本情况,专业设置情况,就业情况,专业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举办毕业季5.18毕业合影留念、我为西小传建言献策活动、毕业生“欢送杯”篮球比赛、“我与传院话离别”师生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加强毕业生心怀党恩,情系校情、院情,感恩母校,厚植爱校荣校情怀,营造文明、和谐、有序、暖心的毕业离校氛围,提升毕业离校教育工作温度,助力毕业生踏上人生新征程。
五、聚焦实践本领,磨炼卓越意志
1.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实践育人优势
学院积极创新实践开展方式,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覆盖面;吸收专业课教师加入社会实践团队,打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学院共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12个,包括研究生3个年级、本科生4个专业共148人前往14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内容涵盖乡村振兴、重走长征路、推普脱贫与艺术推广等多个方面。各实践团队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事迹,巧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特色,创作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形成调研报告30余份,创新性实践成果20余项,共发布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类新闻报道累计100余篇,被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甘肃网、新甘肃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40余篇。实践项目前期鼓舞动员、中期有效实地推进,实践课题均达到预期目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1项被评为“优秀”等级,3项被评为“良好”等级,学院被评为2023年社会实践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2.深入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学院围绕“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普遍化、常态化,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积小善为大善,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绽放青春色彩。2023年,学院共组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党员先锋岗”青年志愿者协会培训会等各类志愿活动15余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科教城社区,在学雷锋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被兰州新闻报道,在“花开向阳,逆风‘童’行”主题公益活动中荣获“优秀主办单位”奖,其中,传媒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专硕杨世伟学生赴甘南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教育、物资捐赠活动,让志愿精神闪耀爱心的光芒,让志愿的春风洒满甘南大地。同时,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者培训大会”等活动,充分帮助志愿者们更好的理解志愿精神,完成志愿工作,坚定志愿意愿。为后续志愿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齐抓共管就业,打好“就业”攻坚战
学院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深入宣传国家就业创业政策,营造全院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召开学院2023年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组织开展就业育人典型案例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总结宣传活动,举行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交流会。二是做好考研辅导关怀。学院设立专门的考研自习室,开设考研辅导课,在考研冲刺阶段邀请优秀本科毕业生做考研经验分享交流,赠送考研学生大礼包,促进考研率的有效提升。三是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制作推出“西小传就业创业指导微课堂”,专门收集相关专业校外招聘信息,解读就业政策,精准推送各类招聘会信息50余条。四是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施学校宏志助航计划,面向有就业意愿的重点毕业生群体开展线上就业能力培训,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工作台账,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帮扶。五是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学院积极与社会多方企事业单位沟通合作,充分挖掘实习资源、教师资源、校友资源,组织院领导、老师和学生赴20余家知名企业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访企拓岗”,为毕业生开辟就业渠道。六是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统计核查,完善毕业生就业进展周报制度,及时向全院教师汇总、通报就业进展情况。全面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签平台,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1.14%,并在“甘肃省第四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征文比赛”“甘肃省第三届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案例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专题‘西小传’主播带岗云接力活动、就业创业指导微课堂《“职”想告诉你》等就业创业活动被中新网甘肃新闻报道。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学院学生工作将持续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传媒六艺”的培养目标,发挥网络育人特色优势,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使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