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西南大学刘帆教授应邀作《走进新时代的主流大片》学术讲座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99

       2023年5月14日14时,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普通高校刘帆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走进新时代的新主流大片》学术讲座。讲座由传媒学院何鹏老师主持,传媒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部分老师在学院717教室聆听了刘帆老师的精彩分享并互动交流。



        讲座开始,传媒学院副院长赵丽瑾教授致辞:学院荣幸邀请到了学术和实践并重的刘帆老师,聆听刘帆老师的学术成果分享。主持人何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刘帆老师的学术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刘老师表达了欢迎。



        讲座中,刘帆老师从历史和历时两个线索出发,切入到了电影的新主流话题。帆首先,刘老师从时间角度出发,回顾了电影产业化改革进程,以2002年的《英雄》为切入点,把《英雄》的票房与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情况进行对比。刘帆老师指出,第一是20年前,国产电影一年的票房总量不及4亿;第二是超级商业大片在市场中初现龙头作用,市场呈现极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商业大片的概念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之下应用而生。“大片”,英文为“Block Buster”,原意为“集束炸弹”“重磅炸弹”,本意是一种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的常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电影业界指代的是投资规模大、具有相当市场号召力,并存在巨大商业利益回报的影片——大投入,大卡司,大制作,大营销。

 

        在论及电影发展的黄金二十年时,刘帆老师指出:2002年自《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同时伴随2003年开始的“电影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入了20年的“黄金增长期”。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创造了“一二三”。一是指银幕数全球第一,二是(常态)票房全球第二,三是影片产量全球第三。刘帆老师特别指出目前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少数国产电影能够在本土市场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国家之一并分析了中国电影能够和好莱坞相抗衡的原因。


       最后,刘帆老师讲述了新主流大片的缘起与流变。从2006年拍摄的《云水谣》和《集结号》等影片开始,这些大片不仅有商业化特征,同时又都传递了正统和主流价值观念,成为新主流电影,呈现出与之前电影判然有别的内涵和价值。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提出:电影做为一门视听艺术,最本质的就是给人带来视听的享受,我们观看习惯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到电影本身?刘帆老师认为:对于电影来说,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小屏,我们确实面对有些电影,不会特意走进电影院看,观看习惯的改变之后可能会变成一种趋势,表征着时代的改变。刘帆老师的讲解线索清晰,案例丰富,能够快速链接到当下,让同学们聚焦到讲座论题中,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一场头脑风暴。何鹏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刘帆老师再次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