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作协会员、著名小说家汪泉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如何书写丝绸之路——从<阿拉善的雪>谈起》的学术讲座。汪泉现供职于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著有《枯湖》《阿拉善的雪》等多部长篇小说,曾获中国小说学会征文二等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梁斌小说奖等。讲座由传媒学院吴靖雯老师主持,21级广播电视编导3班师生参与了此次分享并与之进行了深度的互动交流。
汪泉从代表作《阿拉善的雪》入题,简单介绍了作品创作所处的背景和阿拉善的地理环境。他通过自身亲历的生活背景和真实故事来进行小说的架构,讲述了关于这部作品内容创作的由来以及根据自身经历延伸出的其他艺术作品的产出,总结出自身的作品经常将人物置于宗教背景之下,且着重挖掘和表达人与自然的善意的创作习惯,从而引出丝绸之路可以长久不衰的原因——它是善意的领地。
接着,汪泉通过中篇小说《相拥》举例,表明无论是影视剧拍摄或者创作小说都需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非正常事件”,以此构成作品的“原核”。汪泉从儿时的经历展开论述,讲述自己是如何将两个真实存在但毫不相干的素材通过设计形成艺术逻辑,再加以修饰,从而形成文艺作品。在阐释的过程中,汪泉提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芸这一底层人物命运的描写给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启发。他强调,从事文艺工作需要具备贴近生活、了解生活和抓住生活的奇异现象的能力。
在讲座尾声,汪泉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展开热烈讨论,重点解释和拓展了“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抓住原核”“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三个问题。此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到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核心,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