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传薪双甲子,长河振铎百廿载。为庆祝西北师大双甲子华诞,向学校120年校庆献礼,传媒学子组织策划《百廿荣光—校史我来讲》系列思政微视频,从普通学子的角度出发,讲述他们心中的师大记忆和故事。
第三集《烽火硝烟,赤诚丹心》
师大崛起迎新气象,改革之路就在脚下。1923年,著名教育家范源廉先生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并对学校进行大力整顿,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学校系科设置,改善了师大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条件,学校自此出现了新的气象。但在局势动荡的旧中国,仍有巨大的困难等待师大一一克服。
1926年,日军进一步压迫中国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激起中国人民极大义愤。3月18日,北京高校及社会团体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游行群众在国务院门前遭到武力镇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范士荣牺牲。这些投身于爱国运动中的师大青年,汇聚成一团耀眼的火焰,一片赤诚丹心名垂青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履行着自己爱国的誓言,书写着感人的故事,传递着信仰的力量。一百二十年风雨兼程,师大学子始终肩负着“像骆驼似的使命”,为发扬师大精神、振兴中华民族、凝聚中国力量,挥着拳头勇迈前进。爱中国,爱学校,是师大学子心中永恒不变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情感为师大学子注入了临危不惧的动力,护卫师大的重任随之落在了他们的肩上。1930年,李蒸校长任职期间,国民党政府命令北平师大停止招生,李蒸校长随即联合各界校友开始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学生们开展护校运动,众力其上捍卫学校。最终由于北平师大师生及教育界的强烈反对,加之国民党内部意见不一,取消师大的提案被否决。经历风波后的师大,进行了教务、训育、事务三方面的整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纵观师大的历史,我们体会到了师大一路走来的艰难,感受到了师大学子拧成一股绳保护学校的炙热爱校情,也为校友们的拳拳爱国心而动容。今天的师大,爱国主义旗帜依旧高扬,学生们始终不忘学校教诲,将教育报国作为心中的理想,振兴西北教育事业的大任在我们的肩上。
百廿岁月流长,木铎之声在黄河岸边飘扬,师大将在金城兰州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