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六艺大讲堂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1-12-16浏览次数:515

2021年12月11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为我院师生在线开展了题为《“一个作家的重生”——萧红和她的电影》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学院董婕博士主持,多位校内外老师和100多名传院学子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张莉教授首先通过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分析了电影中的萧红形象。接着,张莉教授指出了《黄金时代》的叙述特色和逻辑缺失,即萧红是由萧军的朋友们叙述建构而来的。同时,张莉教授认为,《黄金时代》虽完整还原了萧红作为普通人的一生轨迹,但却忽视了萧红有生之年所经历的精神跋涉和文学成长轨迹;《黄金时代》虽还原了革命青年的热血和朝气,但却对抗战时期民国知识分子的自由选择没有充分认知。再次,张莉教授回到文学史中,以萧红的三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转》和《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分享了自己对萧红和其文学的独特理解,比如鲁迅先生在萧红散文中散发出来的亲切味源于萧红发自肺腑的纪念而非歌颂。

 

最后,张莉教授回到主题,分析了恰当理解女性作家一生的标准和维度,理解一位作家重生的角度和路径。张莉教授认为,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等民国女性,她们不只是生活在纸上的民国文艺女性,她们早已成为民国文艺女神参与了我们当下的日常文化生活,一个作家真正的重生其实是作品的重生。而萧红作品的精气神在迟子建、孙慧芬、李娟等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续、继承和重现,真正实现了“一个作家的重生”。


 

讲座结束后,张莉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耐心回答了老师与同学们准备已久的问题,解答的同时,也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最后,董婕博士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与概括。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影响力最大的女作家之一萧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