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传媒学院副院长杨华主持下的《重返经典》第二节电视公开课在传媒学院演播厅开讲。第二讲《庄子——旦暮遇之也》,由甘肃省委党校杨光祖教授主讲。
杨教授围绕庄子的生平展开,一一讲解了《庄子》的阅读技巧及其现当代的阅读意义和它的主要思想,深层次的解析庄子的处世理念。老庄哲学一直以来并驾齐驱,但两者却分数两种派别,老子讲究权谋、重天下之利,而庄子更关注对自身精神的超越。中国本身的哲学多来源于思想家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以寓言的方式阐述观念。这一特点在庄子的著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他关注下层工匠的苦难生活,对动植物亦十分熟悉。要阅读《庄子》这样的经典文学,虽不能做到像古人一样焚香净手、抚琴以及三日斋戒,却也要必须抛却浮躁、心情平静,庄子的哲学不同于现当代的快餐文化,里面描述的均是对生命以及生活方式解释,融入生命,用心体会,这才是领悟经典的最佳途径。庄子倡导的忘我思想、众生平等的齐物观以及内美等思想在当代仍有其现实意义,需要学生慢慢品读。
在互动环节,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姜宗强教授与我院的青年学者李红博士就自己的研究方与杨教授做了有关庄子思想的交流和讨论。姜宗强教授从宗教与审美角度进行理解。庄子《逍遥游》里体现出来的游世是人生肆意洒脱的体现。庄子以“道”去论万物,没有贵贱之分,美学里体现出来的庄子的哲学意义让这个世界更加的诗意、充满了生命的价值,这样伟大的哲学同时也体现出庄子作为气功大师的人文特色:淡定却内涵无穷。李红博士从语言学角度对《庄子》进行赏析:全书想象力丰富、言辞优美,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核心思想——道。先天地而生的极点,破除价值判断与二元划分,用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思考,庄子用其基于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的背景向世人提出回归自我的建议。
互动环节,现场的同学们就自己关于《庄子》的一些感触和疑惑,请教了台上的三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三位老师做出了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杨教授对本期讲解作了简要总结,并用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梅洛·庞蒂的话向在座学生提出对阅读经典的建议:真正的哲学是重新学会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