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传媒学院副教授孟子为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18-10-08浏览次数:38

激情燃烧的岁月 辛勤耕耘的收获

记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老师”提名奖获得者传媒学院副教授孟子为

 

在2013年第六届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经过全校学生的投票,传媒学院副教授孟子为老师最终被评为第六届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之一。

孟子为,男 ,汉族,1959年生,礼县人。1980年6月以前,分别上小、中学、插队当知青。1980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编采专业学习四年,获学士学位。毕业之初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三年,随后在甘肃卫视工作18年。2003年12月调入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在甘肃电视台工作期间,曾于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援藏3年,在西藏电视台工作。回甘肃台后任《法制天地》制片人。

主要成果

1.《一条增殖的通道》,获1991年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一等奖(今《中国电视奖》)。

2.《烟毒——还阳的罪恶》三集,获全国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

3.《故土赤子》,获1994年度全省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 

4.《都市恶魔》二集,获2002年度全省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注:所有获奖节目皆系本人一人选题、摄像、撰稿、编辑、配乐,除播音外,近一人独立完成。

5.1988年,加入甘肃省作协。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计划内出版《西藏啦西藏》。

6.在大学独立制作记录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手工艺纪录片《严婆婆的香火》、《黄河牛皮筏》、《河上的花儿》、《李家山》等。

7.2008年,出版诗集《更蓝之碗裂缝里的大象》。

8.系列纪录片《甘肃古事》六集,2013年获甘肃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友好 感性

2003年孟老师来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他带来了满腔热情、理想及智慧。在1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有了许多学生,更有了不少的忘年之交,从开始教学到现在,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是却把自己留在学生们心中。

因为很多学生是从大三开始才有孟老师的课,而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专业许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时常听学长学姐们说起很有才、很爱护学生的孟老师,所以同学们都觉得“孟老师是一个神奇、神秘而神圣的人”。大家在称呼他时都是“孟老师”或者“孟子为老师”,而很少像称呼其他老师那样直呼其名。

学生们记忆中的孟老师“长得像鲁迅,留鲁迅一样倔强的胡子,头发花白,长短也和鲁迅一般”。他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会在课间和同学们聊聊电视台工作的一些事情,“每一次聊天,他都会推心置腹,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无比接近我们,却比我们多很多经验的朋友。”

孟老师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毕业聚餐的时候,老孟喝多了,我至今还记得他给我们每个人说过的话:“毕业以后,要是遇到啥事,一定要来找我帮忙;要是没啥事,就不用找我了。”学生们说“孟老师是一个火热但却透着一些孤独的人,虽然接触不多,但至今仍然记得孟老师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

有学生在网上评价说:“西北师大最有范的老师就是孟老师了,个性,理智加智慧,令人过目不忘的老师,可以一辈子当朋友的老师。”还有人这样评价孟老师:“一位有良心的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曾经有人评价他是一位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老师,在我们问到: “您觉得自己的不一样之处在哪里?”孟老师像个孩子一样笑了,他说:“哪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我本身是个爱学习的人,和学生在一起既可以多许多朋友,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我只是把最真实的东西讲给你们听,敢说真话而已。”

挚爱纪录片的传媒人:真实 可信

很多同学在说起孟老师时都会提到一句话:“孟老师是第一个把纪录片带入我们视线的人。”

当提起孟老师当初选择离开电视台而投身教育行业的原因时,他感慨道:“幸福不过是心的一种感知。有的人喜欢争名,有的人喜欢逐利,我就喜欢写写诗拍拍片,人活着反正是要死的,我为什么不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呢?”

孟老师其人就像他的纪录片一样,真实、可信。他创作的多部纪录片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奖励。他制作的《盐婆婆的香火》不仅记录了把卤水熬成盐的生产工艺,更是一首对文明前进过程中必然被抛弃的传统民间工艺的美丽挽歌;《花儿》不仅记录了一种盛行在甘肃少数民族间的演唱方式——“花儿”,更成为了我们甘肃的文化名片。他的纪录片反映着甘肃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景象:在给学生们放映他拍摄的纪录片《花儿》过程中,孟老师暂停在了一位妇女正在演唱的画面上,他说:“你们看她唱的多朴实,眼睛里没有杂质,带着娇羞,多么羞涩,这是那些歌唱家所没有的淳朴,这种没有被修饰的情感太珍贵了。”《拧条子》中有一副让人特别揪心的画面,一只久渴的山羊用舌头吮吸流在水桶壁上的水,这个时候同学们可以看见他的眼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他喜欢真实,所以他也很真实,学生们都觉得这样的老师不仅可爱,更是可信的。

一个学生说孟老师“讲起自己拍摄纪录片时所流露出的那种情感很有感染力!我学到的除了知识,还有一位学者对生活、工作的态度。”中国镇江国际纪录片盛典中传媒学院2013届毕业生杨宝磊的作品《缺水的土地》荣获“新地平线”单元银山奖,并同其他17部作品入围半岛电影节,该作品由孟老师指导完成。杨宝磊在微博中说:“在镇江看到恩师孟子为老师的那份激动和分别时的不舍,至今在脑海浮现。孟老师是我的纪录片启蒙老师,没有他不辞辛劳的栽培,我自己就不会走到今天。‘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入围,是老师和我们学生共同的荣誉。”

各媒体对孟老师的报道也很多,中国甘肃网曾以《【文化甘肃】民间纪录片 在夹缝中追寻理想国》、中国青年报以《孟子为:孤独的西部记录者》、《陇南日报》以《行走并记录着——<甘肃古事>导演、摄像、撰稿孟子为》、甘肃广播电视报以《有棱角 却没有一丝尘土 西部影视人系列专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副教授孟子为》报道他的相关事迹。

爱诗的伤感诗人:率真 丰富  

孟老师的散文集《西藏啦西藏》真实记录了他三年的援藏经历,他用别样的情感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与事,通过诗、文、图并举的方式,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西藏,将西藏的河流、高山、草原和农庄一一呈现。很多无法言说的情绪都在他的诗里,有忧伤、有希望、有孤独、有爱……

传媒学院院刊《广角镜》第一期中就有孟老师的诗作《巴桑卓玛》。孟老师的诗集《更蓝之碗裂缝里的大象》名字奇特,封面设计与装帧优美,他的自序率直而本质。孟老师的学生舒白曾在文章中说《更蓝之碗裂缝里的大象》“触到我内心认为的诗歌本真。”

孟老师说过,写人物最难,如果能把人写活了,那写什么都不在话下。遗憾的是小编的文字无法更形象地描绘这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钟爱纪录片、擅长诗作的老师。

寒冬已至,孟老师又扛起摄像机开始了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