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18-03-06浏览次数:364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将牢牢抓住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这个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第六期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与质量提升,全面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目标。


一、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

1.认真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认真落实《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牢牢抓住审核评估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这个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和质量意识,突出特色发展,突出内涵建设,通过集中整改,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办学定位的适应度、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运行的有效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形成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办学机制,开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组织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2.积极谋划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积极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范类专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深入推进《语数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和《西部幼教精英培养计划》两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和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实施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深入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加快教师教育(含本科生、教育硕士)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继续深化“6131”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训练培养工作。

4.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云亭班”培养模式改革,解决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切实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班化教学、研究性、参与式教学和短期交流学习等特色培养措施,扩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影响,引导学院更加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校企、校校、校园合作,开阔拔尖创新人才国际视野。加大推动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试点专业改革力度,深入研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适应未来岗位要求的课程培养体系。督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支持经济学院、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做好与兰州银行等企业进行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适度扩大培养数量规模。

5.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创新。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突出教师教育培养特色,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使用毕博信息化教学、学习、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以及教育实习构成的教师教育混合式信息化课程建设,扩大学生受益面。2018年全面实现教师在毕博平台上建设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等教学项目,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举办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推动学校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毕博平台上的升级改造。推进《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概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信息化教学》等8门教师教育在线混合式课程资源深入使用,引领后续在线混合式课程建设发展。鼓励教师利用特教楼信息化教室,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6.加强本科生交流培养。做好赴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台湾10所高校、西南大学等国(境)内外交流学生的选派、学籍管理、学分互认等工作。探索高质量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开展“2+2”人才联合培养或“2+2”、“3+1”交流学习项目,做好东干班培养工作。修订《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赴国(境)外锚点学习管理办法(试行)》《锚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赴国(境)外锚点学习课程成绩与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锚点和《西北师范大学国内本科交换生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赴国(境)内外交流学习学生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本科交流生费用缴纳、成绩转换及学分认定等方面的鼓励制度和激励措施,支持学生积极赴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增加第二大学校园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继续落实全省教师教育联盟和安宁五所高校联盟协议,扩大我校接收省内本科院校交换生工作,并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学生跨校选课试点工作,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育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7.加强专业建设,凸显特色专业优势。以“分类指导”为原则,完善专业规划,积极进行专业改造,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按照教育部本科各专业培养规格与标准,督促各学院更加明晰专业定位,完善专业发展规划。工程应用、文化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相关专业进一步转变培养理念、明晰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点,增加培养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比例,改革教学模式,更加重视专业实习实训环节,加大专业背景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就业率稳步提高。开展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总结工作,进一步凝练特色专业特色,总结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特色专业发展,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8.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依据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重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课程审议与准入制度,实现学校层面统筹协调学院间专业共享课开设,坚决杜绝因人设课、随意设课、随意排课等现象,确保所有课程由相应学科背景教师授课。鼓励大教授讲授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导引课、专业核心课和学科前沿课。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整合,注重课程衔接,有效解决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根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做好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工作,树立典型,营造潜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组织评选校级教学名师6-8人,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0个、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10门、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项目30门。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9.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参与式研讨课和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建设立项和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积极探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和面向主题的教学方法改革。转变以教授、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展现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励教师增加教师教学投入,增加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专题培训频次,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10.探索课程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完善本科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的相关规定,鼓励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提倡以口试、开卷考试、操作考试、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建立形式多样化、内容综合化、时效全程化的考核评价模式。继续推进《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实行无纸化考试,引导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主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权重。实施专业核心课教考分离制度,健全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1.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做好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精心组织省级教学成果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以学生收益最大化为导向,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在课堂教学、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认真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

五、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12.进一步加强“五个能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按照中西贯通、古今融合、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基本原则,提倡大教授“讲大课、讲通识、讲前沿、讲哲学、讲逻辑”,坚持开发与引进并重、质量与数量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建设基于“五个能力”培养的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多学科综合视野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方法论以及精神境界。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尔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修读指导意见》,加强尔雅通识课程学生修读过程管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尔雅通识课程指导教师队伍。

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3.加强实验教学建设。整合各学院资源,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谋划储备实验室建设项目,加大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力度。注重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根据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推进实验资源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共享率,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4.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活动的指导力度,安排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委员、相关模块专业教师、2018届师范生教学比赛获奖选手对同学们开展专业指导。邀请基地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增强讲座专业性和吸引力。持续推进全校非师范专业能力训练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梳理学院专业能力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督查整改存在问题。规范毕业论文写作,督促学院加强毕业论文训练,提高学生论文论述能力,全面推进毕业论文抽检工作。2018年实现所有本科毕业论文全部抽检工作,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15.加强本科实习工作。适应学校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需求,完善联合编队教育实习“U-G-S”模式,加大指导教师实习巡回指导力度。组织做好第59届本科生实习工作,延长教育实习时间至1学期。提高实习生保险额,加强实习安全管理。继续签订第三轮新疆实习支教协议,组织做好第20批、21批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按照《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中小学支教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组织好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师范类专业学生为期四个月的对口支教工作。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赴甘南藏区幼儿园实习支教工作。探索建立一套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专业管理体系,保障专业实习实践效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6.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巩固拓展“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数学建模和电子竞赛等项目为抓手,继续做好各类层次的学科专业竞赛工作。前置经费支持方式,加大英语演讲赛、英语写作赛、英语阅读赛、口译大赛、俄语大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竞赛支持力度,提高指导获奖教师奖励标准,将教师指导学生获奖纳入职称评审条件,激发教师指导本科生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促进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7.扎实开展教师专题培训与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在巩固原有中心职能的基础上,拓展青年教师培训、未来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职能。联合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研究制定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专业化的专兼职培训导师团,分期分批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信息化素养方面的专题培训。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教学建设项目为抓手,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切实落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入职教师一年助教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开展教学研究立项,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培育教学成果。

18.组织实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认真总结前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改革赛制,举办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发挥职称评定指挥棒作用,用好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可破格晋升副高职称的直通车制度,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享受教学,不断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9.深入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发挥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教师以及省级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省级校级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遴选教学名师、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开展课堂观摩教学,组织不少于1500人次的青年教师参加课堂观摩活动,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观摩活动进行同步转播,鼓励各学院积极开展课后点评和课件制作专题研讨,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

八、加强教学运行管理

20.持续常抓教学纪律与规范。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落实的背景下,进一步严明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纪律,全面督查教师“六不”,即不误课、不迟到、不拖堂、不空堂、不提前下课、不延长课间休息时间,“五有”,即有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有记分册、有学生考勤册。严肃考风考纪,认真总结多年来试卷展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毕业论文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试卷、毕业论文等各类教学文档基本规范落到实处。严格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考场纪律及违纪认定的若干规定》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严肃考场纪律,及时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和弘扬优秀的教学文化与传统。

21.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加强学生学业发展指导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业引导机制,倡导本科学生“学习改革”,充分利用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平台,深入推进学业过程咨询和学业规划咨询、组织实施“大学生学业卓越指导计划”、开展朋辈学业互助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评估体系,根据新修订《西北师范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制定完善的本科学生学分预警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摸查学生的学分修读情况,及时向学生通报和提示学业修读情况。依托各学院和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对学业修读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和帮扶,指导其进行相关课程的补课或重修,指导和督促学院进一步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22.加强考试和成绩管理。做好学期期末考试排考及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严肃考风考纪教育、加大巡考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组织完成开学初缓(补、重)考工作。组织完成2018届毕业生毕业考试工作。组织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网上填报、成绩报表整理、存档以及成绩单的打印等日常管理工作。

23.做好常规教务管理工作。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课程调整、选课、成绩、图像信息采集、学生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教室管理的通知》规定,做好全校公共教室的使用管理和借用协调工作。组织做好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和普通话测试等工作。组织完成2018级新生转专业和2017级学生二次转专业工作。

九、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建设

24.提高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以及专家组反馈意见,高度重视,完善质量标准,积极进行有效监控和评定,形成有效途径持续改进,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闭环,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针对部分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督促学院加大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实施实践环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效果跟踪评等方面的制度落实力度。明确各类教师课程上岗标准,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职能,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总结2017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2018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

25.完善分层教学督查监控体系。持续落实院系、教务处、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三层教学督查运行机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发现的各类问题。各院系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坚持学院领导、系(所、中心)主任、教师等多层次听课制度,组织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并探索任课教师对学生辅导答疑的有效途径。坚持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后、学期末三段定期教学督查和随机教学检查制度,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定期举行教务处长接待日活动,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通过随机检查、专项调研、听课、访谈学生、教师等多种形式,对发现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的教师,责成相关部门或学院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做好2017-2018学年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工作。

2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管理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任课教师要负责对学生考勤,对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请假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或批评教育,对上课睡觉、不按教学活动要求随意讲话、玩手机等现象要及时制止或批评教育,对旷课、违反课堂纪律情节严重者,报学生所在学院给予纪律处分。

27.完善学生评教工作。持续开展学生对教师讲授课程满意度测评工作,严格执行《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满意度学生测评工作实施细则》。在课堂教学环节评价基础上,探索建立实践教学环节评价体系、道德素质和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学生评教成为师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发现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十、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28.做好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维护更新。持续完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确保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对接。借助学校云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学生信息查询、中英文成绩单打印、四六级成绩证明、普通话成绩证明、学籍证明、师范类专业证明、预毕业证明等各类相关证明的自助打印,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巩固教务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现有功能,为本科学生课表查询、成绩查询、考试查询、图书借阅查询、四六级成绩查询、失物招领、自习室查询等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9.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热心、投入、勤奋、务实”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干部学习研讨和业务培训工作,发挥教学工作委员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统领作用。落实首问责任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工作实效。

30.加强本科教学宣传工作。加强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教学重点工作能得到校外重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做好教学信息网站更新和维护,努力营造全校上下关注、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表

教务处

                            2018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