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第三十三讲——抄写传统经典,分享心灵盛宴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16-03-23浏览次数:33

 

2016年3月17日,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第三十三讲)在西北师范大学四号楼一楼演播厅开讲。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2015级研究生郭芫延、徐艺嘉、于晓霞、杨新士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抄写传统经典,分享心灵盛宴”的主题演讲。活动由传媒学院2015级研究生辅导员杜臣弘宇老师主持。

 

在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物质至上的时代,似乎所有关于“美好”的评定都与“金钱”、“物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摄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泛娱乐化环境的强大挑战。而对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青年人,也逐渐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在物质经济的追求上,从而忽视了自身有关德行、礼仪、仁和、典雅等传统文化问题的思考。所以,当我们的生活逐渐安定,社会日渐和谐的时候,我们彼此的心中就开始急切地寻找失落以久的文化根基。于是,抄写、阅读、背诵经典名著成为了解中国传统经典,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去年五月开始,传媒学院在成功开展《重返经典》之后,越来越多的师生们开始纷纷拿起笔来,通过每日摘抄《论语》、《四书五经》、《庄子》等经典著作,用抄写的方式修心养性,同时向经典致敬,进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活动上,四位同学结合自身“抄写经典”的经历,娓娓道出了摘抄经典带给他们学习生活的变化和影响。郭芫延同学坦言自己抄写经典、推送经典其实是一次潜移默化的修心之旅。抄写经典书籍,例如《论语》、《四书五经》等可以让你的“三观”得到新的感悟。而每天早上在微信朋友圈以分享的方式推送经典,不仅可以有效的调整作息、养成早起的习惯,也能像“心灵鸡汤”一样给予自己和他人正向的能量。于晓霞同学则认为,现今大学里自由的环境虽然可以激发创造力,但是接触到的事物越多,人反而越发的浮躁,从而做事、遇事不能理智、认真地思考。抄写经典书籍,是一个使自己沉静下来的良好途径,如同佛家所讲的“静能生慧”的道理一样,只要心安定了,我们才能从容地处理各种事情,继而能在平静和安逸中增长智慧,遇事不慌、不乱、不忙。

 

古人云,字乃神造,其中藏有神妙。倘若不写字,不理解汉字,故不能进一步地体悟经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徐艺嘉同学认为:中国文化绵延不绝5000年至今,现在依然还在延续中。作为中国人,我们生长在中国,生活在中国的文化圈子中,理应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学习和抄写经典,不仅可以让我们解决困惑,明白处事为人之道,也可以打开局限的思维,拥有一颗兼容并包的心胸,潜移默化地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其实就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灵回归。杨新士同学则认为:抄写经典的过程不像写小说,只因经典书籍的言语背后蕴含着无穷的思想和人生的哲学,让我们去体悟,去实践。而作者透过经典所写的每一句话,也都是用生命去体验的人生宝典。所以,阅读经典、抄写经典的同时,我们也能受到来自经典慷慨的赐予。在收获中,我们才能度过一段美妙的经典人生。

 

听讲的学生们透过自己同学的亲身感悟,很受启发,也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抄写经典”的队伍中,让更多人走入智慧集大成者的世界,找寻到属于心底谜团的答案。

(文:陈述先  图: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