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邀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电影传媒系博士生导师周学麟为传媒学院师生作题为《青年文化与汽车意象的电影表述》的学术讲座。传媒学院院长杨华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周学麟从青年的文化含义谈起。他指出,“青年”的概念从诞生至今,一直都是“多义”“矛盾”“边缘”的,无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性别、年龄的角度来看,“青年”二字都存在不同的内涵。他借用罗斯扎克在著作《反文化的形成》提出的概念,帮助在场师生深入了解了“青年”这一概念。紧接着,周学麟为在座师生介绍了青年电影研究的两种常用方法。他强调,研究青年电影,一方面可以从文化或生理学的角度将它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聚焦“人生希望”“身份表达”等主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从内部或者外部的视角,着重分析其银幕呈现的形式与内容。周学麟提出,当代电影的核心是青年。无论是从电影的题材、观众结构还是摄制手法,都在迎合当下的青年群体文化。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在当代仍然具有稳定、长久的价值。
讲座尾声,在场研究生针对讲座内容向周学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学麟结合自身经验耐心为同学们一一解答。最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洋总结道:“周老师关于青年电影和青年文化的经验,帮助我们跳出了传统类型电影的桎梏。青年电影不单单是一种影片的类型,更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视角。周老师的讲座不仅仅是针对电影观念的分享,更是关于电影研究方法论的拓展。”
撰稿:裴斐
摄影:杨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