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六艺大讲堂 | 《当代文坛》副主编赵雷为我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12-21


2022年12月15日晚,学院邀请到《当代文坛》副主编,二级艺术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四川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雷,为我院师生在线开展了题为《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传媒学院董婕博士主持。开讲前董婕博士致了欢迎辞,并说明了举办此次讲座的初衷和意义。校内外140名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赵雷主编的讲座紧紧围绕着七个方面展开。第一,期刊论文的审稿流程。论文的“三审三校”、印前审读、印后审读、署名问题、审稿周期、刊物自身的文章搭配和栏目设计等问题都做了详细讲解。第二,审稿标准。意识形态、选题价值、文章结构、诠释论证和语言表达作为审稿标准最重要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举例说明。第三,论文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第四,选题的合理性。赵主编强调,单篇论文写作以“小开口,深挖掘”为要。



第五,评论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赵主编特别分析和强调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区别。他认为,“文学评论”的基础是“读后感”。而“文学评论”的本质是立足文本,在历史意识、学科视野和理论支撑下,发现作品的个性与共性,追问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过程。第六,文学研究的理论问题。赵主编强调要避免理论的空转问题,要做到理论与文本的深度融合。第七,学科研究的边界意识。赵主编强调,在跨学科研究的大背景之下,文学的研究既要借鉴所有学科的方法论和资源,同时不能喧宾夺主,要守好文学研究的核心。




讲座结束之后,赵主编热情地就同学们所提问题,做了详细地解答。特别的,面对同学们所提的普遍性问题,“理论和文本到底该如何融合的问题”。赵主编以赵稀方老师研究香港文学和后殖民理论的实际例子,阐述了“理论化为己出”和“理论向方法的转化”等比较可靠的路径,使得同学们得到了正真意义上的启示。同时,赵主编鼓励听讲的同学们,要重视理论和文本的大量阅读和积累。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讲座最后,董婕博士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赵主编的讲解要点,并谈了自己的收获,同时感谢了赵主编。此外,宝鸡文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的老师也参与了最后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