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月 | “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讲座 ——《艺术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26


202211251330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院长王廷信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艺术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2022传媒学院研究生“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由传媒学院副教授芦珊主持,传媒学院副院长赵丽瑾教授致辞,传媒学院研究生和部分老师在线聆听了讲座并互动交流。
















王廷信教授围绕“艺术传播活动所引发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分析,他首先明确艺术传播的概念,指出艺术传播是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重要环节,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接受主体解释艺术的传播现象。传播主体、传播客体、接受主体三者是决定艺术传播行为能否有效完成的直接因素。王廷信教授认为要研究艺术传播首先要了解艺术的传播特性,即艺术具有的信息、媒介特性。结合大量具体案例,王廷信教授从艺术的功能、知识、作品三方面详细讲解了艺术信息、媒介特征,指出艺术信息、媒介的特殊性以及艺术传播的必要性说明艺术无法离开传播而生存。王廷信教授明确了艺术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及关键问题域,指出应该从传播的事件、问题、方法三方面入手,密切关注艺术传播实践活动,并善于挖掘和运用跨学科、跨文化、跨语际的理论资源,这样才能做好艺术传播的研究。王廷信教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艺术传播的研究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文化精髓。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王廷信教授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王廷信教授就学生提出的“传播者应如何应对当下受众对艺术信息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在面对艺术批评中出现的草根化、过度学术化”“艺术批评应当以何种面貌存在”“如何面对与化解艺术主体被物化和消费符化的状况”等问题一一作出耐心细致的回答。王廷信教授认为这些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对艺术实践与艺术现象的关注,他指出面对科学技术高速更新迭代与传统文化认知回归错综交织的社会环境,要根据我国当下艺术传承与传播的特点和语境去理解涉及的理论概念、范式结构,从而明确思考维度。


芦珊老师总结讲座并向王老师表示感谢。此次讲座话题前沿,内容详实,具有高度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指导意义,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让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