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老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鲁迅散文艺术解析》的线上讲座,讲座由赵勇老师主持,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教授与谈,10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讲座。
讲座中,阎晶明老师对鲁迅先生的散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他认为,散文的概念是没有边界的,鲁迅散文的概念更是没有边界的。阎晶明老师以《小品文的危机》为例,阐明了鲁迅所讲的小品文并不只是杂文,它列属的是自古至今散文小品的价值所在,是有自己的内核的。在鲁迅先生散文的构成方面,阎老师将鲁迅的散文分为三大部分:记述性的散文、散文诗和最能体现文体自觉的门类——杂文。他强调,忆旧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回忆自己童年青年时期的成长,但是《朝花夕拾》是鲁迅在生活最动荡的时期完成的,虽然是忆旧文章,但是时时处处把鲁迅现实的感受触动带入。阎晶明老师还总结了鲁迅先生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阎老师认为,鲁迅身上有很强的斗争性,并始终坚持现实性和批判性,他是坦诚的,有着无处不在的诗意。
交流讨论环节,杨光祖教授、徐兆寿教授与阎晶明老师交换了彼此对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看法和对“文学性”的理解,并且整理收集了同学们对于鲁迅先生的问题。阎晶明老师提出,鲁迅杂文是现代文学应该珍视的美文,他杂文语言的不确定性和针对性是相得益彰的,这体现了他语言艺术的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