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中,刘勇老师围绕“今天为什么读鲁迅”“鲁迅究竟有什么可读的”和“我们怎么读鲁迅”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认为,幽默是不可能通过幽默本身体现出来的,幽默需要语境、氛围环境和人的心境等方面来体现,由此引出了读鲁迅的原因。他通过分享个人的读书经验和见解,指出鲁迅的文章是需要反复读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读越有滋味的。刘勇老师通过解读《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并以《伤逝》和《离婚》为例,提出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用文字读,而是用生命体验,鲁迅对生与死的态度是向死而生的。刘勇老师对待文学经典的一个基本看法是——不读而还是经典的。他拿世界各国对待本国文人的态度作对比,总结出:到了鲁迅的纪念日,若中国也静悄悄的,那么鲁迅就真的无处不在了,中华民族也真正的进步了。
交流讨论环节,杨光祖教授和徐兆寿教授分别发表了自己对鲁迅的见解,并与刘勇教授围绕导致鲁迅转折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刘勇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书籍,呼吁师生们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