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六艺大讲堂 |《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鲁太光为我院师生作线上讲座

发布时间:2022-11-11

图片


    11月4日上午10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主编,研究生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鲁太光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断裂与新生——新世纪文艺研究》 的学术讲座,杨光祖教授致辞并主持讲座,2022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在线聆听鲁太光老师的学术讲座并与鲁太光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讲座重点围绕“新世纪文艺研究”展开。鲁太光老师首先从文学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将文学发展史分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并且细致地介绍了每个文学阶段的特征,着重讲述了新世纪文学时期“纯文学”的特征以及“纯文学”所面临的五种挑战。在讲座中,鲁太光老师指出“纯文学”是去政治的文学、是去人民主体性的文学、是去现实主义的文学、是去现实的文学。鲁太光老师不仅系统有条理地梳理了关于“纯文学”的定义和关于“纯文学”与现代主义的关系,还提出了“向内转”的文学创作倾向。其次,鲁太光老师介绍了关于新世纪文学:“纯文学”的内部裂隙与外部的挑战。纯文学的内部裂隙的表征在于“底层文学”主要是关于现实的重新浮现,现实主义的抗争以及底层的物质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在此鲁太光老师用当下热点《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表达了社会沉淀的问题需要得到正视,同时在艺术、美学上需要得到发展的观点。鲁太光老师就“纯文学”外部的挑战总结的五个方面分别为“非虚构”写作、“新武侠”、科幻小说、爱故乡文化和返乡书写、新工人文艺。鲁太光老师从这五个方面细致地讲解了关于“纯文学”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在新世纪中的发展,希望通过相关的作品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最后,鲁太光老师以“新工人文艺”代表诗歌作品《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炸裂志》作为讲座的结束,让同学们感受到“新工人文艺”的文字力量。

    讲座结束后,鲁太光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解答了同学们就本次讲座中心论题提出的思考与问题。在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之后,鲁太光老师也提出了对“纯文学”在新世纪发展的展望。最后,杨光祖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鲁太光老师的讲座不仅拓展了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强调了更应该将文学的思维与创作方法运用到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之中,总结了文学史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此次讲座以轻松风趣的气氛,扎实的内容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