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传媒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共发动四个团队、五支队伍,总计五十余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涵盖研究生三个年级、本科四个专业,我校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学生也一同参与此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成果获得多项表彰,视频、图片、文字新闻报道累计逾五十篇,发布于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甘肃网、新甘肃等多家媒体。
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遴选中,“三农自媒体”实践团获优秀摄影团队,重走长征路“突围征程”接力实践团、甘肃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现状调研实践团获优秀视频团队,付枭雄获优秀指导教师,楚玉珂获优秀通讯员。
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举办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甘肃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现状调研实践团荣获优秀团队称号。
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征集大学生“四史”宣传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通知》中,重走长征路“突围征程”接力实践团队创作的作品《学党史之青年大学习篇,西小传带你体悟长征精神》获得视频组二等奖、《弘扬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走好“新长征路”》获得文章组二等奖。
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2021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中,重走长征路“突围征程”接力实践团凭借作品《重走长征路—西小传喊你看“青年大学习”(于都篇)》荣获红色寻访十佳社会实践团队称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现状调研实践团凭借作品《甘肃甘南新印象:放羊不需要会说普通话,但致富需要》荣获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
重走长征路,赓续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借此次“重走长征路”的契机,秉着传承长征精神的主要目的,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丰富新时代长征精神的内涵,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本线路以“突围之旅”为主题,旨在彰显红军面临挫折,依然负重前行、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夜渡于都河,踏上突围征程,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用血肉之躯寻求生存之路。
新闻报道:
1、中国青年网:西北师大学子重走长征路:赓续长征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2、中国青年网:重走长征路,实地感悟长征精神
3、中国青年网:西师学子实地走访红军长征出发地,在实践中感悟长征精神
4、中国青年网:江西省的两天两夜,我们走过这些遗迹
5、中国新闻网:甘肃学子“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不只是老辈“专属”
6、中国青年网:西北师大学子重走长征路:用脚步感悟长征精神
7、中青青年网:短视频引领新风尚,甘肃学子宣传红色文化
8、大学生在线:重走长征路—西小传喊你看“青年大学习”(于都篇)
9、光明网:甘肃学子“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不只是老辈“专属”
10、新甘肃:【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学子“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不只是老辈“专属”
11、长征源于都:西北师大学子来我县走访感悟长征精神
语言调研:同频共振,精确对接
7月18日至28日,甘肃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现状调研实践团一行先后在甘肃省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系列调研实践活动,以调研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民族地区群众语言能力的作用等为研究目标,深入政府驻地、居民家中、田间地头,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取得第一手资料,并用镜头记录沿途所见所感。
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考察与实地调研,实现了学用结合。结合当下热门的短视频传播,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团队的实践过程,这是对暑期实践多元记录的有益尝试和重要突破。
新闻报道:
1、中国青年网:走进麻元,“语”你相约
2、中国青年网:传媒学子三下乡:走进民族地区,感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3、中国大学生在线:甘肃甘南新印象:放羊不需要会说普通话,但致富需要
4、中国青年网:甘肃学子“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语言生态内涵式发展
5、学习强国:甘肃甘南新印象:放羊不需要会说普通话,但致富需要
6、中国新闻网:甘肃甘南新印象:放羊不需要会说普通话,但致富需要
7、学习强国: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甘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调研实践推动民族地区普通话事业
8、中国青年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语言生态可持续发展
9、中国新闻网:西北师大甘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调研实践,推动民族地区普通话事业
10、中国青年网:走访麻元,探究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现状
11、中国青年网:传媒学子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语言生态内涵式发展
12、视听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师生深入合作市和碌曲县进行实地调研
13、新甘肃:西北师大师生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调研实践活动
14、甘肃语言文字工作:甘肃甘南新印象:放羊不需要会说普通话,但致富需要
“三农”自媒体:
小直播中扶助三农大能量
“青春心向党汇智助三农”社会实践调研团依托于指导教师朱怡璇主持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自媒体的传播发展研究》的调研拍摄活动及研究生课改项目,充分发挥传媒学院专业特色,将课题研究、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陇南当地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相关联。一方面使青年学子开拓视野,强化影视制作、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调研发现当地电商产业升级中的痛点和短板,为电商发展和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社会实践团队此次拍摄和调研主要着聚焦于陇南电商当前发展现状及当地影响力巨大的自媒体达人,深入陇南市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武都区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残疾人电商企业等电商产业发展运营一线及陇南电视台、成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机构学习,与一线新闻、纪录片、专题片及短视频创作者深度交流,探讨传媒人在讲好甘肃故事、讲好陇南电商故事中的责任与担当,使社会实践成为了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延伸。在深度走访武都区、成县、礼县等陇南地区电商发展一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参与到电商达人视频创作、直播带货、新媒体运营等产业行业项目运作中。在7.19——7.26日为期8天的调研时间内,成员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实践。分别走访了陇南市武都区、成县、礼县等地,深度挖掘基层电商人的多维度故事。
人物纪录片:
《直播间里的苹果大叔》《轮椅上的“电商之花”》《走进西马文化高校学子直播助三农》《“鸡司令”智斗猫头鹰》《青春之名助力乡村振兴,上山下乡走近媒体达人》等共8部。
新闻报道:
1、中国青年网:新媒体助力三农讲好乡村振兴好故事
2、中国青年网:甘肃学子三下乡:走进深山电商,探寻乡村振兴新方向
3、中国青年网:甘肃学子三下乡:上山助农影像助力共促乡村振兴
4、学习强国:走进西马文化高校学子直播助三农
5、学习强国:西北师范大学师生赴陇南深入调研“三农”自媒体发展现状
6、学习强国:调研走访“三农”自媒体达人西北师范大学学子助力电商扶贫
7、学习强国:西北师范大学学子影像记录甘肃陇南“新农人”传媒助力“新农具”
8、陇南广播电视台: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到陇南广播电视台交流参观
9、陇南成县新闻在线: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调研走访“鸡司令”
10、陇南成县新闻在线:西北师范大学师生一行到成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交流活动
11、礼县电商:西北师大实践队调研礼县电商,助力礼县“三农”自媒体应用发展
12、西马文化:西北师大实践队走进西马文化,调研三农自媒体应用发展
调研报告:
1、《媒介环境学视野下三农自媒体的生态建设—基于甘肃乡村电商的考察调研报告》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陇南模式传播——陇南地区三农自媒体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3、《三农自媒体基于乡村价值重建农民主体性——甘肃省陇南地区电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4、《三农电商发展助推基层乡村经济建设——基于陇南模式的电商扶贫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资政报告:1、《充分发挥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趣”敦煌:
新媒体下文化推广新局面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子争做“一带一路”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7月16日至20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趣”敦煌实践团队在学院老师王明睿的带领下走进千年敦煌,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传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实践团,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致力于共同挖掘敦煌文化艺术内涵、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团队成员历经一系列实地考察后,提出文创设计理念:以填色本为载体,使用矿石颜料描绘敦煌壁画中的各类形象与藻井图案,并在其背面印制相应的历史文化故事。矿石颜料连接了古老西域文化与当代审美,完美再现昔日“丝路美学”的繁华盛景。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子肩负起传承敦煌文化和弘扬丝路精神的重任,以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锦上添花。
文创宣传片:《丹青·指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子牢牢把握此次实践历练机会,在社会奉献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在实践行动中精进专业能力,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培养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镜头记录实践内容,用文字阐述调研成果,用心灵感受人文风情。优秀的实践影像和新闻报道作品是西北师大青年学子投身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国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讲好中国故事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切实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青春风貌与昂扬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