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省教育厅高教处指导,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与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主办,省内8所院校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西部传媒发展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论坛、首届甘肃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论坛在西北师大举行。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国家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在开幕式致辞。西北师大党委副书记刘玉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由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王德祥主持,主题报告由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院长、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徐兆寿主持。省内各有关院校、媒体单位负责人及师生共计150余人参加论坛。
周星在致辞中表示,“新文科”建设是当下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它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深入发展提供思想、解说、路径、方向。我们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之上,在保持艺术学科的传统的同时,不断突破学科的科界之限,走学科融合发展路径,扩宽视野,保持审美态度,以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大会主题报告中,姚争以“融媒体时代传媒高等教育新挑战和新场景”为题,他认为,我们正处于融媒体时代,教育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变革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当务之急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高级综合技能的人才。他以《论语》中的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例,指出目前传媒人才的培养的核心素养和要求,“知之者”已经被搜索引擎所替代,“好之者”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乐之者”这一人才类型。未来的高端电影艺术人才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知识、技能、品格、元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二是道与器相结合,三是电影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相结合,四是本土意识与国际化视野培养相结合。
张涛甫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传媒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西部地区各院校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提供了一个契机。他认为,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传媒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利好,同时又和西北兄弟院校之间的努力分不开。他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传媒教育的未来发展。
戴清以“融媒环境:巨变与坚守——对全媒体复核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为题,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指国际环境,还有我们的媒介环境。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改变、形塑艺术,催生了新的创作模式和新的媒介艺术出现。它极大地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与艺术版图,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创作的母本来源,带动了整个网络文艺的发展,新的表现内容、体裁样式应运而生,传媒正在以各种形式和角度参与建构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就是要做到一专多能,超越“文科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视野和方法论局限,把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论。
徐兆寿对“新文科的发展理念和路径”进行了阐述和回答。他认为新文科具备新方向、新内容、新技术、新途径和新人才等内容。在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文科建设和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去,向传统学习,尤其是传统的书院制。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发扬创新精神,培养有中国文化根脉和世界文化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西部传媒发展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甘肃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论坛是省内首次举办的传媒专业本科教学论坛。论坛旨在倡导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良好发展的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