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如何走向世界 ——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来我院交流

发布时间:2018-10-08

10月17日上午,应传媒学院邀请,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老师为传媒学子展开了一场“中国纪录片如何走向世界”的主题报告会,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符得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德祥,传媒学院副教授任志明等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我院60余名学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德祥主持了聘任仪式。这项活动是传媒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报告会伊始,党委书记符得团向周兵老师颁发聘任证书,聘请他为传媒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俗 

周兵老师提到,要使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首先要了解世界。“我们总是一厢情愿想要向世界表达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但如果不了解世界,要如何表达。”纪录片走向世界的过程,正是我们向世界传输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的过程。在中国纪录片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在,每个从事纪录片制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越来越难以避免这样的挑战:将中国文化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甘肃各地区的人们生活习俗尚有不同,那么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遇到的文化习俗差异会更大。欣赏他们国家对外输出的影视作品,从中体会他们如何用影视语言表达自己、如何利用国际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将来会走上纪录片创作工作道路的传媒学子更需以热情的姿态去学习,去开放怀抱拥抱世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希望学生学有所成,获得成就,但如何做到,周兵老师以他多年的切实体会为传媒学子做出解答:“第一,始终要坚信你最初的愿望,将它坚持的保留下去。第二,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领域,都要诚恳的、有技巧的和你的合作伙伴成为好朋友。双方合作是因为对方身上具有你所能利用的地方,这就要使你自己有价值,无论是对你的观众,还是播出平台,亦或你的投资方,你身上具备的价值必不可少。”

知行合一

“价值即你的职业能力。”周兵老师解释道。作为从事纪录片工作的人员,首先要培养基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中国现在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本科生毕业,各行业内本应不乏专业人才,但现今的情况确是行业内人才稀缺,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周兵老师为现场在座传媒学子提出建议:要敢于思考,做到知行合一。无论是做导演,还是成为编剧,取得对方信任都是极为重要的,重视对方的需求,自身努力掌握各种素质,譬如做事有计划性、规划性,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都是不可忽视的。

步步台阶,稳扎稳打

做任何事都是有章可循的,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纪录片导演也是一样,周兵老师以他曾做出的总结——《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12个台阶》向学生说明这一道理:台阶化的训练自己,从而以达职业化。

报告会的最后,周兵老师为在座学子提出恳切的希望:无论做什么,心灵都要有高的境界和格局,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才会有所成。

 

 

人物简介:

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

现任职

中央新影集团周兵导演工作室 艺术总监

香港城市大学 客座教授

中国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学术研究院 秘书长

北京东方之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裁

香港东方之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零传媒国际有限公司 行政总裁

代表作品

《记忆》、《故宫》、《台北故宫》、《敦煌》、《外滩佚事》等

创作书籍

《故宫》、《昆曲六百年》、《影像志·梅兰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