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主办,文学院、舞蹈学院、学生工作部、社科处、团委协办、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支持的“印象舒婷”当代诗歌创作与研究高端论坛暨舒婷经典诗歌朗诵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舒婷、著名文学理论家、厦门职大中文系教授陈仲义、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教师、青年批评家陈思、甘肃省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边城、甘肃省著名播音员、主持人黄睿、我校党委书记刘基、校长刘仲奎、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泉、丁虎生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西北师范大学师生、省内外新闻媒体的朋友聆听了朗诵会。
论坛由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徐兆寿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泉致辞。刘玉泉副校长在致辞中说:“百年师大,文脉绵长,百十年来学校不仅培养了数万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优秀作家和诗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孕育出了不少诗人,被称为“甘肃作家的摇篮”。时至今日,在这所古朴而厚重的校园里,始终燃烧着浓浓的诗情,焕发着蓬勃的力量。舒婷先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让我们一起,共同倾听舒婷先生精彩的演讲,在诗歌中尽情徜徉,感悟丰富人生,成就精彩梦想。”
舒婷作精彩演讲。今年62岁的舒婷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创作的活力,谈起自己的诗歌,她谦虚的表示自己并没有写的很好。“在那个年代读到一首诗是很不容易的,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中了一张很大的彩票。我努力过了,但是没有写好。”回忆起自己写《致橡树》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两首诗歌的背景,她深情地说:“当时,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所以在当工人之余写下了这些诗歌。我没有上过大学,这是我的遗憾。现在你们有很好的环境和导师,一定要珍惜。”
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我校校友叶舟随后致辞。他说:“当我们在谈论舒婷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呢,我认为有四点:第一,舒婷的诗是我门青春记忆的一部分。这样的记忆无比深刻,从来不会泯灭。第二,她的诗是我们文学记忆的一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爱好诗歌,舒婷,顾城是我们崇拜的对象。第三,她的诗是我们爱情记忆的一部分。第四,她的诗是我们今夜的一部分。”
论坛交流结束后,舒婷诗歌经典朗诵会拉开帷幕。来自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同学们一展风采,与甘肃省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边城,来自甘肃省台的黄睿、韩君等播音员同台献艺,朗诵舒婷的《致大海》、《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兄弟,我在这儿》等经典诗歌。这些诗歌或温柔婉转,或深沉刚烈,给在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听美感。
此次活动是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自2013年启动该活动以来,朱大可、雷达、贾平凹、刘震云、水均益等文化名人先后走进校园,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舒婷是我国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1969年开始写诗,1979年公开发表,她所创作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歌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其中,《致橡树》被收入中学课本,成为许多青年人的爱情启蒙宝典。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朦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为“朦胧诗五将”(北岛,顾城,杨炼,江河)之一。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