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学子“推普脱贫”实践: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9-07-28唐成卓

中国青年网陇南7月28日电(通讯员 唐成卓 付嘉诚)“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

陇南市礼县雷坝镇小学的教室内传出了耳熟能详的绕口令声,孩子们在“小老师”们的带领下,一起读着黑板上的绕口令。这些新来的“小老师”们是西北师范大学“推普脱贫”实践团中的各位大学生实践队员。7月14日,西北师范大学“推普脱贫攻坚”实践团前往陇南市礼县雷坝镇开展“推普脱贫”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在给孩子们教说绕口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昱含 摄

 “普通话学习有其深远影响”

“来,跟着老师读:‘标兵’!,这个字读‘标’,不是‘飘’,一个是b,一个是p,来,跟着老师再读一遍,biao标,好,这次大家都读对了!”普通话教学的课堂上,实践队员徐蕾在给孩子们纠正着容易发错音的字。在进行绕口令环节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朗读中,孩子们常会读错一些字词,出现失误时,孩子们都会笑得前俯后仰。此外,队员们还设计了普通话分组PK赛等趣味小游戏,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队员徐蕾说:“虽然孩子们的普通话说得都不是很标准,但孩子们的朗诵很有感情,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读着每一个字。”

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晨雨 摄

经过队员们的指导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去克服普通话发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始主动上台朗诵。队员张嘉鹭说:“在我上课提问时,总会有很多双小手高高举起,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注,而我们也在尽力去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有勇气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普通话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队员们希望通过趣味教学增强孩子们使用普通话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以点带面,提升当地普通话普及率。

扶贫先扶智 扶智必通语”

在当地调研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很多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他们与外界接触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较为困难。而这同样也使他们不去主动与外界接触,从而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镇子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镇子上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说的一直都是本地方言,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交流肯定有很多不方便。”雷坝镇镇长马继军说。

雷坝镇镇长马继军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志昂 摄

虽然镇上较为年长的村民们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但他们却非常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学好普通话,正如镇长马继军所说:“虽然我们目前很难提高镇上居民们的普通话水平,但我们一直重视孩子们的普通话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形成说普通话的意识,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在雷坝镇及周边的村子中,队员们走访了一百多位村民,收集他们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我们已经老了,一直说我们这的土话,改也改不过来喽。我那小孙子在镇上小学上学,他现在普通话说得倒是好着咧……”57岁的村民张英耀说。27岁的村民周锐抱着她两岁大的孩子站在巷口,她对队员们说:“现在说好普通话很重要啊,说好了普通话就能走出农村,去城里工作,我以后肯定是要教我家娃说普通话的,我想让他以后去城里读书呢。”

实践队员在居民家中做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帅 摄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帮助他们学好普通话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实践团队的目标。队员李晨雨说:“普通话在地区交流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雷坝镇上的孩子们总有一天要走出小镇,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在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学习普通话,想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学校编辑:宋乐实习编辑: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