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1-06-07浏览次数:381

“十三五”期间,是传媒学院(新闻学院) 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时期。为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机遇和挑战

根据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学校将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明确划归应用学科群,旨在强化传媒学科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增强专业实践性。面对传媒学科转型发展的新局面,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必须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打造学院发展新的增长极,拓宽加厚和美化增强学院特色发展之路。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教学为重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以“传媒六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优势,打造西部一流的特色发展学院。

三、发展目标

以新闻舆论和文化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不断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提升影视创作、新闻舆论传播及社会服务水平;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培养提升、招聘引进和外聘调入等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团队;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努力培养政治可靠、德才兼备的传媒舆论人才。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西部一流、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传媒学院。

四、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化学科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最新要求,在做好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和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到“十三五”期末,努力打造以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为特色的“戏剧与影视学”1个特色学科。认真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发展理念,努力做好本科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2、建设好1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文化与传播),争取2017年开始每年招收培养博士生;建设好1个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甘肃省教育网络舆情监测中心、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

3、培育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申报和建设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与传播)。落实学校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限期整改目标要求,努力提高艺术硕士培养质量,迎接2018年再评估。申报和建设1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申报和建设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

4、申报建设校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申报建设3门校级核心通识课程,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努力申报和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到“十三五”期末,组织申报“传媒六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到2020年,使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100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引进一批、调入一批、兼职一批”的灵活模式解决师资不足的短板。同时,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行业实践制度体系。“十三五”期间,引进博士2-4名,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业界精英人士2-3名。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发展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支持3-5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3-5名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学习,聘请6名以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或业界精英担任兼任研究生导师或课程客座教授。

(三)不断强化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力争建成4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形成1个交叉融合团队(丝绸之路文化与传播研究),2个研发优势特色方向(纪录片创作、新媒体传播)。

“十三五”期间,申报获批5-8项国家级课题,6-10项省部级课题,15项以上其他课题,经费总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发表B类以上学术论文40篇以上,出版专著(教材)20部以上。

建设3-5个科研、创作和应用合作平台。举办3-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40位以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继续组织出版“文艺与传媒”书系。办好《当代文艺评论》学术刊物。

(四)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展演和交流为契机,构建符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十三五”期间,建设1个省级实践创作基地(甘肃省大学生影视剧本创作基地),培育10支左右的师生文艺创作团队,创作各类作品500部以上。

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甘肃省及周边地方政府部门、传媒机构和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保证每个学科专业都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达到50个。

(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建设理念超前、功能完整、装备精良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境,形成充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实践技能培养要求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场所。

“十三五”期间,升级改造现有电视演播、播音训练2个实验室,新建摄影、录音2个实验室,力争建成1个西北师范大学综合演播厅,完成新媒体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和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各1个。通过全信息化的开放实训平台建设,为学校大型文艺汇演、学术会议等活动提供理想场所,为学生提供综艺节目策划与制作的实训环境,提升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推动学院与新闻媒介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及甘肃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升学校在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六)彰显学院办学特色,创新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模式

继承和发扬传媒学院(新闻学院) 实施“传媒六艺”这一本科教学特色,深入实施“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以此为内容组织申报1项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培养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和较强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坚持实施“12345”工作计划,实施“一项工程”:“传媒六艺”大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提升工程;办好“两个刊物”:《广角镜》《核桃树下》;推行“三百计划”:读100本经典著作、看100部经典电影、写100篇文章;利用“四个平台”: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核桃树下读书会、六艺论坛、校园记者团;开展“五大品牌活动”:“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甘肃省大学生“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朗诵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新闻、摄影、动画设计大赛。彰显专业特色,营造激情飞扬的学习创作氛围,培养传媒新人。

(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院地、院企、院校之间的合作,着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深化拓展和省内外传媒行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业务研讨、成果研发和专家互聘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好与甘肃广电总台、兰州市广电总台、武威电视台、酒泉电视台、省作协、省剧协、省曲协、北京通宇思科、香港科讯集团、南特数码集团、甘肃伎乐天文化传播公司、读者动漫集团、甘肃汉之韵文化传播公司等20多家单位建立的实践实训基地作用,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和影视创作实践服务。

针对甘肃乃至西北的文化特点,在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传播和黄河中上游文化传播等4个方面凝练方向,集结团队、打造品牌,实现社会服务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和。

落实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各项政策措施,做好面向甘肃省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各类培训,将学院建设成为传媒类产业的智力资源库、人力资源库和人才培训基地。

(八)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自觉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和分工协作的党政共同负责工作机制,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驾驭全局、办学治院的能力。坚持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运作、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制度管理。

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贯彻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严格制度,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壮大党员队伍。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坚持对党员进行再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在院风、班风、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学院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组织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作。细化各项目标任务,以学院班子成员分工为解除,实行对本规划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建立日常检查督办与年度总结评估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监控。

(二)认真落实学校党代会提出的“以教学为重心”办学理念,针对学院办学实际,出台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教师评学制度、学生学业督查制度、教师查课制度、班级数据状态定期上报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过程性质量监控制度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三)认真落实学校党代会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创新学生自组织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学生食品卫生监督等方面的学生自组织作用,通过坚持完善“院长书记接待日”等活动形式推进学生参与民主治校,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学院内部管理机制,切实增强综合管理效能。加强学院制度化建设,修订各种条例和办法,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推进院务公开和重大事项论证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对学院的归属感,努力打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善谋能干的传媒学院(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