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2020年工作总结

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1-06-07浏览次数:354

2020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上下以疫情防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重点,团结协作,攻艰克难,同心同德,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

认真对照《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梳理,建立台账,一一落实。“十三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完成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其中,由于多方面原因未完成的任务有:申报和建设1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申报和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引进2-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业界精英人士举办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建设1个省级实践创作基地(甘肃省大学生影视剧本创作基地)。以上未完成任务目前均在积极努力实施中,预计2021年完成

、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2020是特殊的一年,学院把疫情防控作为学生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成立传媒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服从学院党政的悉心指导,在扎实做好信息日报、心理疏导、宣传教育等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师生疫情期间思想动态,围绕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服务人民等主题调研学生思想动态、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网络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指导艺术创作、组织微公益视频制作,引导师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爱”字奠基,“细”字当头,多措并举,吹响战疫集结号 ,筑牢思政安全坝 ,占领育人新高地,做实落细疫情防控期间的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成年度引人指标柔性引进业界知名专家4人,引进博士4人。青年教师科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本年度共有李欣阳、马成鸣、朱怡璇、王绯、赵丽瑾等五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资助计划”资助。

——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本科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全面修订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增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课程,夯实本专业哲学、文学与文化的根基,加强学生道德水平、人文情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新闻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有一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一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一门社会实践课程正在冲击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

——由徐兆寿、杨华、冯晓临、石培龙、李丽、王绯、王德祥、甘雯、任志明、张军等主持参与的《“传媒六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赵洋负责的《“双创”背景下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动漫文创衍生品创新设计教学理论与实践》项目获批创新创业教学研究项目。

——实验室建设工作。甘肃省融媒体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在建。完成了学院摄像实验室设备更新建设项目、摄像实验室墙面吸音处理工程、影视演播室恒力铰链更换工程等3个建设项目的申报、论证、采购、施工、验收、审计及结算工作。完成了下一个年度实验室建设项目及资产采购计划申报工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研究中心正在申报中。

——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学院所有实验室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学院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为全院师生提供设备借用、实验室开放及技术支持服务,满足师生影视创作及其他教学科研对设备和场地的需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完成了实验室日常消杀工作。其他工作。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了本年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及整改工作;完成了本年度的资产清查工作。

四、注重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加强研究生培养

——做好研究生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研究生教学任务(包括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教学检查、学生赴台交换等教务工作);完成了研究生日常管理相关工作(各类考试报名收费、证明开具、请假调课等)

——圆满完成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工作。完成2020年研究生初试阅卷、复试、录取相关工作完成2018级学术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2018级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完成2020年春季学期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离校、就业工作。研究生海外交流、“双星”评选等培养工作。
    ——大力促进和支持研究生学术训练与指导。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省内外部分高校本专业负责人和甘肃文化出版社、甘肃文旅网络电视台等单位业界专家来我院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和专业创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了与陕西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省内外部分高校关于研究生管理方面的交流

五、促进学术交流,统筹学科建设

——继续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积极申报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完成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估工作,完成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点申报工作。与甘肃文化出版社合作出版学术著作,促进学科建设。

——举办第三届西部传媒发展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论坛首届甘肃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论坛,大型学术会议,线上线下共150多人参加会议。举办周兵导演央视纪录片《穿越丝路的花雨》展映活动,秦川导演纪录片《从吴哥窟到莫高窟》主创及导演交流会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邀请近50人次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学院教师共有20人次赴省内外参加学术会议。邀请曾一果、戴清、周星、赵毅衡、赵卫防、杨剑龙、李本乾等国内知名学者举办近30场“传媒六艺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知名制片人陈逸恒、知名纪录片导演周兵、《中国电视》副主编陈芳等举办系列学术报告。

——学院积极申报甘肃省普通话推广基地,举办“推普周”、“送经典下基层”等活动,多次赴省内各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服务国家、甘肃省和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大学辐射中小学的语言文字协同推进育人机制,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级的广泛好评。

——教师发表AB类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在智库类成果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丁松虎教授的研究成果被《西北师大智库》采用,杨华教授的研究成果被《甘肃信息•决策参考》采用。艺术学项目申报获得突破。朱怡璇副教授申报的《融媒体环境下影视艺术青年文化的审美建构及价值导向研究》获得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芦珊博士申报的《史前丝绸之路甘肃段彩陶图式研究》获得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

六、践行传媒六艺,学生工作守正出新

——以生为本重深度。按照《传媒学院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开展班主任考核评价,评优表彰,树立典型,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交流会。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完成团学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选人、用人、培养人三个关键环节入手,优化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评优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品德髙、学习好、能力强、热心为师生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学生会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会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全年共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同上一堂课,同心战疫情、同心抗疫·励志强国”线上主题团会、《一堂思政课》观影、两会直播、兰州市文明城市创建、防诈骗、心理健康教育、防艾滋等线上线下主题团会、班会、讲座26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理论宣讲和亲身实践相结合。青年大学习学习,从第六季平均69%提升到第九季平均91%,依托学生党支部开办的栏目“天天习语”全年共推送32期。

——做好奖助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奖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奖助育人环节,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针线创优的奋斗精神;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全年共发放奖学金265人,累计发放金额729000元;助学金255人,累计发放金额899800元。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定期心理普测及重点学生建档,关注特殊时间的重点人群,完善心理状况科学研判体系健全重大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精心选配20级各班心理委员并认真组织培训;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关心疏导,积极干预,党委副书记全年累计谈心谈话102次,辅导员全年累计谈心谈话137次。学生工作建档分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档案、特殊问题学生档案、学生宗教信仰档案、学生心理咨询档案等。

——做好应征入伍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有意愿的学生入伍。开展榜样引领示范活动。依照学院奖励办法,挖掘学生中勤奋好学、自立自强、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先进个人,举办优秀学生分享,展示青春风釆,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12月举办“润雅六艺、逐梦芳华”迎新晚会暨颁奖典礼。

——调动全员之力,千方百计促就业。定期举办青媒思享就业创业公开课(受疫情影响,全年共举办8次);常态化组织学生赴知名企业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全媒型人才就业创业实训中心孵化三家公司签约16人,真正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调动班主任、导师促进就业的积极性,在学院津贴核算时,对于就业工作单独列为一项进行奖励。学院初次就业率较去年同期增幅14.79%。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实践育人。开展爱校周活动、第四届“最热公益校园”活动、“饭香留食堂,书香进课堂”活动、“急救白金十分钟宣讲培训”活动、校园文明引导活动、第三届“百城千校”光盘打卡挑战赛活动。主办诗词诵读云接龙活动、传媒学院“最美线上笔记”评展、首届“金流量”大赛活动、第二届甘肃校园“星主播”主持人大赛;承办丁香花开诗词文化节“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巡讲活动、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分项活动——“脱贫攻坚”主题及我省优秀电影公益展映、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毕业云展,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分项活动——“脱贫攻坚”主题及我省优秀电影公益展映活动,首届“金流量”大赛活动、第二届甘肃校园“星主播”主持人大赛等。组织学生参加“2020范长江行动云采访”活动等。

——暑期社会实践共发动五个团队、七支队伍,总计近百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累计视频、图片、文字新闻报道逾六十篇,发布于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甘肃网、新甘肃、贵州网等多家媒体。其中,团中央“创青春”平台对我院“语言扶贫调查”社会实践团队做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千校千项评比中,“语言扶贫”社会实践团、“推普脱贫”社会实践团、广角镜社会实践团,荣获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案例、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部级荣誉4项、地市级荣誉3项、校级荣誉3项、各级媒体报道65余篇。

——立足专业,实践创新。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全媒型人才就业创业实训中心2020年孵化甘肃凌渊期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蓝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实训中心的带动下,学院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多项奖励,实现零的突破。新青年的专业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甘肃猪八戒网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第十届三创赛甘肃赛区省级选拔赛一等奖、三创赛省级挑战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甘肃赛区三等奖、兰州共青团形象标识征集活动一等奖、首届牡丹亭微电影盛典二等奖和三等奖、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银奖和助推产业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省赛金奖。在首届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决赛暨首届西北四省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中,传媒学子更是斩获多项省级奖项。

——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委员会获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传媒学院2017级新闻学1班团支部获2019年度“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委员会获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我院学生获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杯辩论赛冠军,“月映如意•诗锦中华” 中秋国庆音乐诗会优秀组织单位,第十八届“丁香花开”中国诗词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传媒学院获2020年“袁敦礼”排球亚军。

、加强对外合作,服务地方社会。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年完成“甘肃教育网络舆情监测中心”的舆情日报共366期、周报21期、专报86期、季度分析12篇、月报12份、约稿17份;完成甘肃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处舆情分析研判工作325期。完成甘肃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夏季和冬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的网络舆情上报工作。

——学院与巨量引擎(甘肃区域)、甘肃文化出版社、甘肃文旅网络电视台、凉州文化研究院等四家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切实为学生的实训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每年统筹安排学生进入专业实习基地进行定期定点实习实践,使学生紧跟业界前沿,为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提供实习实践教学场地和平台。

——学院教师带队进行影视创作,助力各项事业。拍摄了丝绸之路相关的纪录片100多部,如《丝绸之路上的使者》《丝绸之路上的移民》《丝绸之路上的诗人》《往事如风: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与王国》《丝绸之路上的战争》《大地湾之谜》《印象大地湾》等。配合学校完成《吾道西行》大型纪录片拍摄,为建党100周年策划“红色甘肃”采风活动。

——社会服务工作。为2020年甘肃省戏剧与影视学类统一招生考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试提供设备、场地及技术支持服务;为国有资产管理处、舞蹈学院、音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的会议或学术活动提供设备或场地服务;接待了学校相关部门及其他来访单位的参观交流工作。

八、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及教育培训活动。制定了《传媒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学习计划》及各支部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通过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参加“三会一课”、专题研讨、记笔记写心得、学习强国平台和甘肃党建平台等多种学习形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及时跟进学,坚持把深度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内化为一种境界,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从中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每两周坚持学习一次,2020年共召开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0次。坚持每月举办1次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学习培训会。

——积极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继续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和《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推进党支部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好“双带头人”,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经常化。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认真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强化党小组作用和功能,教职工党支部按照专业和工作性质、学生党支部按照班级分设党小组。加强对教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本科生第一支部和本科生第二支部联合申报教育部“样板党支部”,撰写了《西北师范大学第一批“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计划书》。

——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及党员发展工作2020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02人。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完成52名新党员发展任务,转正党员37人。转入党员22人,转出党员58人。在高知群体中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

——按照学校党委政治巡察工作要求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较好地完成了巡察工作的各项任务对于巡察组指出的问题,学院将深挖病根,敢于正视问题,直面不足。坚持问题导向,对巡察组提出的问题深刻接受、认真反思,对巡察组提出的建议要深入研究、举一反三、及时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条条有回音。

九、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学院作为组长单位负责进村入户进行帮扶工作。工作组成员与帮扶户进行零距离、全覆盖 “一对一”入户对接,并就产业扶植、疫情情况、农作物种植、家庭情况等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共同商议2020年帮扶措施和家庭发展计划。为甘山村民捐赠了球类等体育用品,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捐赠了农用品、日用品,为西北师范大学甘山村帮扶工作队捐赠了生活用品。此前,帮建的路灯及捐赠的垃圾箱已经到位。

——西北师范大学甘山艺术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礼县雷坝镇甘山村原小学举行,传媒学院大学生影视创作基地和美术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同时揭牌。6月6日,在甘山村村委会举行“雨露”香港黄钟贤女士爱心助学金资助暨西北师大关工委捐赠仪式。助学金资助甘山村全部大中小在读学生52人5.27万元。西北师大关工委向甘山村小学生捐赠了学习生活用品。同时,西北师大传媒学院师生在援建“甘山之声”广播站的基础上,为雷坝镇援建广播站。

——学院工会积极响应学校工会号召,采购扶贫产品约13650余元,助力扶贫工作。制作《甘山扶贫印记》宣传彩页。参与《甘山歌谣》编辑整理。协助申报雷坝甘山村为省级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以及扶贫验收各项工作。

十、行政工作稳步推进,强力做好后勤保障。

——学院办公室坚持服务大局,落实制度,不断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进一步规范加强经费管理,倡导勤俭节约,改进会风文风,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协调学开展的各类各项重要活动,发挥好窗口、中枢、核心部职能。

——落实、落细、落地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学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以及会议材料的审核把关、会议纪要的起草分发起草《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印章管理办法》,更加规范印章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强化规矩意识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宣传。依据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劳务酬金管理规定》。及时向全院教师宣传有关财务的最新政策规定,建立办公室联络制度,在办公室指定1-2位专人作为联络员负责解答全院教职工在日常财务报销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帮助老师们顺利完成报账。进一步梳理规范学院资金审批使用流程,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做好资金使用信息公开。

——完成学院网站改版,持续办好学院官微,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正向舆论的传播。全年累计推动新闻787篇(数据截止12月10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中心获2019年高校组百强校园媒体。

 

  2020年12月11日